2011年4月20日 星期三

搞懂3C產品的連接界面:USB硬體篇


3C產品的連接界面種類說多其實不多,但是不仔細探究也是會搞混的,今年更經常聽到各種產品搭載USB 3.0上市,但是到底USB有哪些種類呢?我們就來簡單地介紹一下USB。畢竟這種天天都會使用到的東西,花一點點時間來涉獵一下有益無害的啦!就當作吃飽飯下午茶間的小學習吧!至於其他eSATA、Firewire連接界面就等待下回見真章嘍!



【USB之始源】USB為Universal Serial Bus的縮寫,中文專有名詞是「通用序列匯流排」,是連線電腦系統與外部裝置的一個串列埠匯流排標準,當年是INTEL、Compaq、Microsoft、IBM、DEC、NEC、Northern Telecom等7家廠商共同制訂的,也是一種輸入輸出介面技術規範,原先應用於個人電腦,後來衍伸到手機、數位相機、遊樂器…等3C裝置上。

USB最大的特點是支持熱插拔(Hot plug)和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PnP)。當機器的USB插槽被連接上了,主機會自動載入驅動程式,傳輸速率也比傳統印表機的Parallel Port平行埠(如 EPP、LPT)或是Serial Port串列介面(如 RS-232)等標準匯流排更快。USB的傳輸原理有興趣的朋友再另外google一下,來到這邊頭腦就不要太過緊繃。

【USB之大家族】一般來說目前大家採用的USB幾乎都是高速的USB 2.0的版本,傳輸速度為480Mbps。不過USB還有先前一代低速的USB 1.0/1.1,傳輸速度僅有1.5~12Mbps;新一代的USB 3.0版本則是掛上了Super Speed USB的稱號,傳輸速度高達4.8Gbps。不過以上所提供的速率為理想值,實際測量時可能USB 3.0只比USB 2.0快了3倍左右,其中各種條件,例如溫度、電壓…等都可能影響到傳輸的速度。

▲USB 3.0傳輸速度高達4.8Gbps,傳輸速率理論上較USB 2.0快10倍。

另外,像是Mini USB、Micro USB又是怎麼樣的東西呢?這兩種其實都是為了手機或相機裝置較為輕薄的機身所開發制定出來的連接界面,都可以和標準的USB連接傳輸,Mini USB之後的Micro USB能夠支援充電以及OTG(On The Go)不需要電腦即可傳輸的功能。為了實現環保節能,許多科技大廠都將統一採用Micro USB作為手機的充電傳輸介面。

▲因應外型較為輕薄的3C產品,USB也擁有Mini版本的連接頭。

Micro USB由於能夠支援充電,各種搭載Micro USB的3C產品也可以儘可能地停止配備充電器,如此一來將為地球減少大量的碳足跡。

▲將來若是手機或相機等產品也導入了USB 3.0裝置,那麼透過USB 3.0充電時,就會比原先的USB 2.0多提供了將近一倍的電力(USB 2.0提供500mAh電力;USB 3.0可提供900mAh),充電速度加快80%的效率。

【USB 3.0當道】為了追求更快速、更有效率的傳輸,各家廠商也積極的在裝置上導入USB 3.0的連接埠。例如Asus的N61Ja就是第一台配備USB 3.0的筆電;第一台搭載USB 3.0的小筆電也是華碩家的Eee PC 1018。由於Intel晶片組並未對外提供給其他廠商支援,因此目前不管是USB 3.0的主機板或是USB 3.0筆電,都是在主機板上內建一顆NEC晶片,來控制資料傳輸。

以目前的USB 3.0搭配外加的NEC晶片來說,實際傳輸效率其實還離理論傳輸效率有一段距離,最終目標還是要靠處理器將USB 3.0內建到南橋晶片上,傳輸速率才會更上層樓趨於理想目標。

Intel及AMD兩大處理器廠今年仍沒有推出USB 3.0晶片組計劃,不過Intel將會在年底公佈USB 3.0控制晶片的相關消息;比起Intel,AMD算是誠意多了!AMD日前鬆口明年將在32奈米製程Llano處理器的SB900系列南橋晶片上,確定內建USB 3.0,如此一來,又縮短了全面USB 3.0化的時程了。

▲為了追求極佳的傳輸效率,華碩率先將USB 3.0導入到筆電產品之上,圖為第一台搭載USB 3.0的小筆電Asus Eee PC 1018。

完整內容請參考

文章來源: NOWnew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