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1日 星期一

金融消保法 業界促釐清爭議


(中央社記者謝君蔚台北24日電)為保障消費者權益,金管會擬定金融消保法草案,規範業者銷售金融商品前應充分告知,否則需負「無過失責任」;產業界代表今天在公聽會上建議,爭議範圍應更明確界定。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今天召開「金融消費者保護法」草案公聽會,邀請政大法律系教授林國全、台大法律系教授曾宛如等學者,以及銀行、證券、期貨、投信投顧、產險、壽險等相關公會代表與談。

金融消保法草案規定金融業者在與消費者訂定金融商品、服務契約時,若未充分說明、揭露風險,應負起「無過失責任」,即不論出於故意或缺失,未充分說明就得負責,也要對受損害的消費者負起損害賠償責任。

這類爭議將交由評議處理機構辦理,業者若未依法履行評議決定,將遭處評議決定金額 2倍以下罰鍰,並可能依情節輕重,處以糾正、警告,董事、監察人、經理人在一定期間停止職務、停止部分或全部業務。

今天與會的不少公會代表主張,法案對於金融商品或服務的定義應更明確;目前草案內容為「金融消費爭議,是指金融消費者與金融服務業間因商品或服務所生之爭議。」,但不包括「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法」中所定的爭議。

林國全說,金融商品爭議應同時由提供商品以及負責銷售的金融機構負起責任,否則像雷曼兄弟連動債,出了事「難道不找(雷曼)兄弟」嗎?

金管會副主委吳當傑表示,金管會將再研議使條文定義更清楚,例如在條文中加入是「因商品或服務所生」的「財產上」或「民事」爭議等。

在金融爭議處理方面,吳當傑表示,由於不同金融商品牽涉的行業別不同,草案規劃在一定金額下的爭議將交由新設立的評議處理機構處理,該機構設有9至21位評議委員。

保險業界代表擔心,這21位評議委員沒有時間和心力處理每件爭議,建議仿照保發中心處理申訴案的作法,將爭議案過濾篩選,有的案件可採前置協商,爭議較大才送入評議委員會。

金管會官員表示,草案中規劃評議處理機構中設有客服部分,先行協調申訴。

草案也規定金融機構與消費者簽約前,應充分了解消費者,作到「KYU」(know your customer),確保此商品或服務對消費者的「適合度」,包括消費者交易目的、銷售方法及時間等。

不過,有公會代表認為,「適合度」定義模糊,實務上難以取得消費者個別資料,也難對各消費者需求作評估。991124

文章來源: 中央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